孩子犯错

424 views

  孔子误解颜回,这是小事,却让人悟出,有时人眼看到的也并非就是事实。诸葛亮误用马谡,铸成大错,则成为千古悲哀。

  错误,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只是成长中的一个正常过程。一棵小树需要不断修剪,树杈才不会旁逸斜出。正所谓人生并非坦途,错误便是成长中的一个又一个路障,如何才能让这些路障变得更小,变得更少呢?

  闻听孩子犯错,多数家长第一反应便是生气,火冒三丈,很少有人能冷静对待,认真分析。其实,给孩子一个犯错的机会,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,才会让他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这些个路障,才能让他跳得更高,飞得更远。

  第一、要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。

  首先我们要明确,我们允许孩子犯错,虽不能视而不见,一味姑息,但也不要视之如水火绝对不容。

 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,犯错并不可怕,主要是犯错以后父母与孩子该如何去做?是应该事前预防,事中控制,还是事后警戒?是改过,是弥补,是预防?这三者或者都非常重要。

  而这三者如何才能很好的做到?

  最起码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是非观,知道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,以尽可能避免犯错。

  有些错误绝不可以犯。品德方面的问题,不可犯。违犯社会公德,恃强凌弱,无端生事,搬弄是非,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,对老人的不孝,对师长的不尊,无视道德法规,这样的错误,孩子一旦有犯,必须严加惩戒。   而一些无心之失,客观形式上的小错,父母则主要以劝解为主,要制止。有心之失,主观错误,断不能纵容,让孩子知晓大错与小过的界限,以期避免。

  第二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。

  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!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,父母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,告诉孩子犯错是自己和孩子都不愿意见到的事实,但可以给他改过的机会。孩子不是成人,不能深谙人生的许多道理,难免有误为误做的情况。这时父母要做的是,帮助他改过,告诉他错在哪里,下次如何才能避免。

  犯了错,不辩青红皂白,一味苛责,甚至重罚,这不是给他改错的机会。

  犯了错,视而不见,轻描淡写,甚至纵容姑息,这不是给他改错的机会。

  犯了错,不能正确对待,怨恨挖苦,甚至让孩子自暴自弃,这也不是给他改错的机会。

  第三、同样的错误,不可一犯再犯。

  孩子一次不小心犯了错,父母可以给他机会,帮他及时改过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纵容。对犯错可执的最大忌讳便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。定要矫正,一犯再犯,明知故犯这样的心理,必要时要父母狠狠惩戒。

  第四、犯错,并不等于失了自信。

  成人若犯了错,常会自责,拍打脑门,狠锤大腿,事后连连嗟叹悔不当初者大有人在。孩子呢,也是一样,一旦犯了错,从父母的眼神,语气,与行动中便会知道自己犯错实属不应当,而后深深后悔,内心也会跟着自责。这时候,我们要告诉孩子,已经及时改过,仍是好孩子,万不可在心中留下阴影,从而失了自信,那才是错上加错了。

  第五、给孩子一个好环境,让他尽量少犯错

  古语云: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。所以,不要小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。孩子犯了错,最该警醒的是父母,要想孩子少犯错,父母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,克制自己,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犯错,做文明的父母,做有修养的父母,有这样的父母在身边时时刻刻让孩子警醒,孩子必定少犯错。

  还是那句话,犯错实在是孩子成长途中的正常行为,不要一提犯错,便如水火般不能相容。要让孩子明白,能不犯错,尽量不犯,如果真是一不小心犯了错,要及时纠正改过。要知道,孩子尚小,正处于半懂不懂的阶段,需要父母帮他  掌好舵,才会让孩子在大风大浪来临时不至于被巅没。

  当父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我们多听听孩子的心声,给他辩解与改错的机会,错在儿身,省在已心吧。